新時代需要加強社會工作專業實務人才培養以回應社會需求。作為一門應用型、操作性學科🚏👏🏿,社會工作專業實習是專業教育的核心卻薄弱環節,缺乏適用本土的應用型的教學和管理模式⏫。為了進一步提升專業實習工作質量,探索有益的教學和管理模式,10月31日上午,“以學生為主體的專業實習與督導”主題沙龍在法商北樓425舉行👨🏿🎨,來自14個學院的19位教學與管理教師代表🩷,與意昂4平台和教務處管理人員代表,以及來自3個學院的4位本碩學生代表,來自機構的機構督導代表近30人參加了本次沙龍。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姚澤麟副教授、社會工作系主任萬國威教授🦺、副系主任吳同副教授出席活動👨🔧。本次沙龍邀請到變革管理領導力高級講師、輕戰略引導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潘瑋秋老師帶領討論🌅。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中心副主任👩👧👧、專業實習督導郭娟老師組織並主持了本次活動🎎。
首先,社會工作系主任萬國威教授致辭,他對與會者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認為專業實習對於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有重要意義⬆️,是學生了解社會關系和社會真相,及在發展大局中突出文科的話語權的有效途徑。從以往對全國一些高校的專業評估工作來看,目前專業實習面臨諸多的挑戰和問題,希望能夠通過相應的活動促進不同專業之間的交流,吸取好的經驗,使得專業實習工作得到更好的提升。
隨後,社會工作系副主任吳同副教授介紹了社會工作專業以及社會工作專業實習的主要特點,他感謝管理部門和各院系師生能參與到本次討論當中,也期待大家能真誠溝通,互相分享好的做法⤵️,共同提高專業實習工作質量♠︎。
接下來,本次沙龍正式開始。潘瑋秋老師首先對講座主題及議程進行介紹😑,並指出了沙龍的活動目標🆑,包括理性目標和感性目標,擬定了小組的公約,以促進目標的更好達成及各個環節活動的順利開展😣🈵。隨後,通過破冰遊戲“畫妞妞鳥”🫁,引導大家認識到個體之間的差異化😘,鼓勵大家在活動中把想法✤、需求、渴望都表達出來🛀,通過集思廣益來共創出最後的小組收獲與成果。
介紹完基本情況後9️⃣,正式開始進入活動主題。首先是“現狀掃描”,圍繞專業實習的主體性問題🏇🏿,老師引導大家探討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學生實習的現狀是怎樣的?”,並提取出了有關實習的“人”“事”“物”“信息”這幾個關鍵方面🏄🏿,幫助大家打開思路。引導師請大家自主思考並開展組內討論,團隊共創產出了包括學生實習需求與資源匹配、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維護、校內實習管理機製等在內的專業實習現狀🫥,並在展板上進行展示。
下一環節是通過矩陣圖的方式👱🏽♀️,來探討“專業實習中的資源𓀋👹、機會、阻礙和困惑分別有哪些?”。成員們將現狀掃描階段所討論出來的成果🎅🏼,以及新的想法粘貼在“資源”、“機會”、“阻礙”、“困惑”四個不同的板塊中。老師也提醒大家,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決策矩陣🕣,有時將阻礙進行轉化🏡,很可能就會變成機會。
第三個探討的問題是“如何挖掘學生在專業實習中的主體性”。老師先請大家在白紙上寫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隨後引導大家以“點子交換”的方式🦹🏼♀️,拿著自己的“點子”,去尋找其他小組的另外兩位成員⚛️,交換想法,如此循環兩次,然後在小組內依次分享想法,以及評估“點子”是“必須要做”、“有意願做”🙎🏼,還是“有能力做”的,並通過收斂的過程,讓小組成員依次將點子貼到三圈矩陣上。
最後,潘老師通過結束圈作為本次沙龍活動的收尾。成員們圍成一圈🍽,依次表達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感受。大家表示在活動中收獲很多🪬,除更好的幫助自己理清有關專業實習的思路,解答有關專業實習工作的疑惑外🧖♂️,也創造了大家與不同專業師生開放對話的平臺👱🏿。
社會發展學院副院長姚澤麟副教授全程參與活動並發表了總結講話。他對本次活動新穎的形式以及紮實的活動內容表達了肯定,這對於提升專業實習發展具有很大的意義,同時也對與會者的積極投入表達了感謝🏌🏽♀️,希望今後能保持常態化的交流,共同提高專業實習管理和教學工作能力🚴🏽,培養高質量人才🕳,實現卓越育人的目標。
圖文:麻傑🧕🏿🫵🏼、謝真如🐗、郭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