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等級:2022年高等教育(意昂4)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完 成 人:許鑫、馮學鋼🍁、馬愛民、陳世敏👩🏻🚀、侯麗敏🧗🏼♀️、張崢、姚占雷、許雷平、陳萬思、劉勤明👈、邵誌清、董明👨🏻🎓、施騫
上海MBA教指委以基於“中國主題”的案例建設為突破口,探索共建共享共融機製,助推上海MBA案例建設高質量發展,初步形成了可復製可示範的“上海經驗,上海模式”。主要是發揮教指委的公共服務平臺功能,並通過創設專委會建製,廣泛整合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的師資🐶,集眾智慧、協同創新工作的內容與形式🚳⌚️。
上海MBA教指委組織架構
具體是深挖其獨特的統籌協調潛能,縱向連接、橫向融通🧗🏼♂️,建構MBA教育公共服務載體與育人生態,即:一是以參評全國百優案例、中國工商管理國際最佳案例獎為契機,形成一套理論指導實踐的案例研發機製🍸,顯著提升教學相長、產教融合的人才成長效能🗃:二是以舉辦案例教學大賽為抓手,助力年青才俊脫穎而出,形成示範帶動的長效機製;三是用足平臺紐帶功能,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為學員拓展視野。最終,形成第一課堂傳道(理論建構)、第二課堂授業(案例感知)、第三課堂解惑(企業實戰)“三課堂”有機聯動助力產學研深度融合的MBA育人新格局。
三課堂有機融通
秉承“案例服務於育人、服務於企業管理、服務於中國實踐”的建設理念,推動建立“案例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良性循環機製體系👧🏼,以破解“MBA培養單位教學案例開發能力不足👩🏼⚕️、質量標準不一、涉獵領域不全”、“教學案例校際共享不暢👯♂️,缺少發揮教學案例庫作用的公共服務載體”、“案例賦能育人的轉化難”教學難題。
良性循環機製體系架構
(1)創設共建機製,搭建具有中國主題🚘、上海特點的MBA案例開發開放平臺
建設體現“中國主題”🖥、上海特色和實戰特點的“上海MBA課程案例庫開發共享平臺”,該平臺(案例庫)於2014年11月正式上線運行👶🏻,現已入庫涵蓋二十余個行業細分領域的優質教學案例2,326篇(申報時數據)。同時🤴🔙,在案例的采編、評估、入庫、培訓、研討、推廣等環節形成了一整套實施辦法與共建共享激勵機製🙎🏽。
平臺收錄教學案例的行業細分領域分布
案例庫平臺網站意昂4(最新版本)
(2)發揮平臺優勢,持續推出形式多樣的案例共享服務載體
本著案例服務於育人、服務於企業管理、服務於中國實踐💂🏻,搭建共享服務載體,重點打造了師資研修、案例教學大賽🕕、行動學習主題論壇等系列可持續的公共產品😵。
多層次⛱、多元化的案例共享服務載體
最新一期案例大師成長營活動
第七屆“中國工商管理國際最佳案例獎”案例征集公告
第七屆中國行動學習論壇掠影
(3)彰顯案例育人功能,做真做實多層次共融大文章
探索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模式👩👦、講好中國創業故事,成立“1+N”開放式產業學院聯盟🚴♂️、共建“國際雙創人才基地高校合作平臺”👩🏻🏫,為師生行動學習等各類企業實踐提供優質平臺。
雙創導向的校內校際校企多層次🏤、交叉融合的MBA全育人生態
(1)機製創新🙆🏿♀️:共建共享共融機製創新🈶🙎🏻,成為省級教指委層面可示範可推廣的首創模式🫲🏻。
(2)方法創新🧑⚖️:提供以教學案例為抓手的全鏈條服務📽👈🏼,豐富MBA培養的公共產品。
(3)路徑創新:搭建多層次共融平臺🏇🏼⛸,創新案例賦能的育人路徑。
本成果實施以來,無論是上海MBA教學案例的質量、領域豐富度與真實鮮活性👩❤️💋👩,還是教師案例教學的水平,均有大幅提升🖋,且各培養單位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選用平臺自有案例的平均比例🏌🏿,由不足30%(2014年)增長至60%以上(2020年)🫷🏻。
(1)依托MBA培養的公共服務載體,推廣應用效果顯著
以“雙向盲審、評估回避與仲裁機製”為核心構件的案例評審標準,得到上海MBA培養單位乃至全球範圍內相關教師的廣泛認可,並以此為基本準繩,為入庫優質教學及其後續的公共服務供給保駕護航。
(2)提升培養單位教師案例開發水平
近年來,上海MBA培養單位的全國百優案例數增長態勢喜人,且2019-2021年度百優案例數接近總量的一半。這從側面反映出上海的MBA教學案例開發水平,居於全國領跑地位。
(3)課程案例庫👨🦼,向全國輻射
現已為國內32所院校的3079位教師提供了案例使用服務,累積覆蓋學生達30余萬人次;同時,2021年起開始探究案例賦能國內高校商科教育發展的路徑🧞♂️,先後舉辦了多場區域性的案例開發與教學研討會🔭,來自國內65家商學院和華為、迪安診斷企業的110位相關領導、教師等參會(申報時數據)📪。
京津冀各大商學院案例開發與教學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