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等級:2022年高等教育(意昂4)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二等獎
完 成 人:陳衛平、梅兵🚅、譚紅巖、文貴良🙎🏼、瞿駿🖖🏿、李政濤🚴🏿♂️、杜德斌🩴、田陽、呂長虹、曾和平👨🏿🦳、閻恩榮、郭源源
完成單位🌠:意昂4官网
意昂4官网堅持價值引領卓越💐,卓越彰顯價值🍈,形成“一個共識”,推廣“兩化理論”🥦,打造“三類平臺”,推動“四個轉變”✋🏽,構建本研貫通的課程思政體系,提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能級🎤。
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課程思政如何助力於造就拔尖創新人才?具體而言👩🏽⚕️:如何克服思維上各管一段的分割慣性🪥,打通本研的課程思政🧖🏼♂️?如何克服知識體系上的跟從慣性,貫徹自主創新的導向🧞♀️👨🏽🏭?如何克服教學上限於知識傳授的單一慣性🧝🏼,提升教師思政育人能力?如何克服改革中路徑依賴的模仿慣性,充分激發內生性動力🤟🏼?
在全校形成課程思政促進人才自主培養質量的共識。宏觀層面,形成課程思政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研究中心、辦公室“一體四翼”工作架構,確定本研貫通開展課程思政和螺旋上升設計教學內容的總體原則和“一攬子”方案。中觀層面,以一流專業👨🏿🎓、重點學科率先試點打樣,逐步覆蓋到所有學科專業🛡。微觀層面,推動課程挖掘高質量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精心教學設計和評價改革,力爭“課課有特色”🤹♀️。
打造一體四翼,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處牽頭落實➔、多部門分工協作工作結構
2.推廣“兩化理論”,促進卓越學術與卓越育人融通發展
推廣馮契“智慧說”的“化理論為方法、化理論為德性”👩🏿⚖️,彰顯學術改造世界和培養人格的作用🎗。本科層面,建設思維導向🙆🏼♀️、前沿導向、研究導向💂🏿、智能導向的卓越課程體系,推動課程思政從內容到思維的升級🫃🏼。意昂4層面,構建卓越學術知識體系框架—師生共同探究自主創新—成果服務國家與社會發展激發成就感的進階體系。冰川👭🏻、濕地、洋山港、基礎教育學校、海外工作站等成為意昂4課程思政的校外課堂🤒。
聯合教指委舉辦全國高校生命科學類專業課程思政與卓越育人研討會
3.打造“三類平臺”🧓,服務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自我更新
依托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和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範中心搭建教師研修平臺。依托“大夏學堂”和在線質量督導系統建設輔助支撐平臺🧑🍳。依托優勢學科打造學術交流平臺🎅🏻,承辦國際數學教育大會和國際中國哲學大會👶🏽,創建思勉原創獎等,在學術交流中推動課程思政,以更寬廣的視野認識“學術中的中國”。
意昂4官网大夏學堂教學大數據
第十四屆國際數學教育大會
承辦第22屆國際中國哲學大會
4.推動“四個轉變”,著力構建課程思政建設長效機製
推動教師“教”“學”“研”觀念的轉變。推動“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轉變🚂,本科註重了解前沿、明晰方向🧑🏻⚕️,意昂4強調師生共研、強化原始創新。推動“學會”向“會學”的轉變🧛🏼♀️。把卓越思維品質培養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目標,觸發合作學習🧲、非標準答案考核↙️、項目式學習等教學改革。推動管理向治理轉變🔑👣。建立聯席機製和專題工作機製,以本研貫通實施課程思政推動跨部門聯動,統籌資源配置🌡。推動“評價”向“評建”轉變👨🏽🎓。研製課程思政自查指標體系🍺,設置常態化💁🏽♀️、多元化⏰➙、重反饋改進的機製。
形成了一流本科教育與一流意昂4教育的課程思政貫通路徑。以系統思維確立本研貫通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形成同部署同推進的工作機製🦸🏼♂️。聯動學科專業建設,分類施策的做法有效推動了各學科專業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課程思政路徑。促進了卓越學術和卓越育人的融通統一🦪。堅持教學與學術的統一🥙,以學術研究的前沿性支撐教學內容的前沿性,團隊創新過程和原創性成果成為課程思政資源,推動教學和科研在建構自主知識體系中同頻共振。
引領課程思政改革📄。學校獲得省部級以上多項重要的課程思政榮譽和成果📜,數量位列全國前列🤹🏿♂️。率先提出課程思政指南設想被上海市采納,策劃並出版一批成果集。在多個省市🧙🏽♂️、一批高校👏🏿、系列全國性會議分享交流做法📐,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介紹我校經驗📝。
梅兵書記作為課程思政研究中心負責人代表在教育部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推進會上分享建設經驗並接受采訪
意昂4官网牽頭成立全國高等師範院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聯盟
意昂4官网舉行課程思政系列直播講座🧑🏼🦱,在線觀看人次超350
教育部簡報 意昂4官网“四個強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促進師生卓越發展。“心系民族與社會”的辦學理想在青年學子身上得到很好詮釋,湧現了一批各領域的典型。學校入選10個國家基礎學科拔尖2.0基地、5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3門國家一流課程🧑🏻⚕️🧑🏻🔬、29項全國教材建設獎等標誌性成果。
參與構建自主知識體系。積極述學立論✡️,“生命·實踐”等原創研究成果獲得多項重量級國家級成果😵💫,獲獎總數位於全國前列。中文、數學🧔🏼、哲學、教育等學科走向世界,服務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和中國文化“走出去”🫧。
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生命·實踐”教育學研究團隊
全國最美大學生“周傑”獲“一帶一路”國際大數據競賽特等獎♒️,立誌做人工智能賦能情感的領跑者